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環衛系統及其工作人員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扛起特殊責任、拿出特殊擔當,咬緊牙關、敢打硬仗,全力做好城市清潔、垃圾收運、消毒消殺等工作,為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一個多月來,他們堅決克服家庭和個人的種種困難,無條件執行疫情防控工作命令,夜以繼日、奮不顧身、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涌現了許多平凡卻令人感動的事跡。在“五一”來臨之際,一起來看《堅守,疫情下的環衛人》,以此致敬最美“逆行者”,并祝所有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五一”勞動節快樂!
牛之亮:防疫前線的環衛戰士。
牛之亮,是田家庵區環衛處清掃三隊隊長。自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就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為了方便工作,他從3月27日開始就吃住在辦公室,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了。
牛之亮在做好路面環衛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封控區的消殺和核酸檢測垃圾的清運工作。消殺工作時間不定,要求隨時安排,隨時到現場。每天,牛之亮都出現在不同的封控區,現場指導消殺工作,人員不足時就親自開車參與消殺。社區核酸檢測工作分區域按輪次進行,三隊轄區共有34個核酸檢測點,幾乎每天都有核酸檢測,各個點檢測結束后要立即進行核酸檢測垃圾收運,每天都是從中午忙到晚上,有時收運結束后已是夜里十一點了。疫情發生以來,三隊總有一部分工人處于封控小區范圍,不能正常上班,導致路面人手不夠。為了完成抗疫任務,牛之亮需要隨時待命,時刻準備沖上前去,承擔起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和疫情防控任務。即便如此,牛之亮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多次到洞山街道中興社區參加志愿者值守活動,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陳來、趙乃寶:攜手共筑防疫長城。
陳來和趙乃寶既是環衛工,又是防疫員。從4月9日至今,他倆每天駕駛電動消毒車,陸續對優山美地、安康小區、園新小區、舜耕三區、舜耕四區、前鋒小區、朝陽電力社區、龍湖中學家屬樓等20多個居民小區,龍湖菜市、朝陽菜市以及多個隔離酒店周邊進行噴灑、消殺。為了能及時有效消殺、確保消殺效果,他倆對不同的地方采取靈活有效的工作方式,針對小區內隔離區域,他倆重點進行高空地面噴灑作業,對于隔離區域周邊樓棟及道路,進行高空飄灑、地面噴灑交叉作業,確保消殺工作全面化、精細化、高效化,筑牢防疫長城。
在每天的消殺工作中,他倆迎難而上,不畏困難,汗水浸透了防疫服,但沒有一絲抱怨,唯一的愿望就是通過奉獻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早日實現城市平安、市民安康。
陳雪嬌:遇見最美的你。
哪有里需要,哪里就有環衛工人的身影!4月1號第一次接受這樣的工作任務,陳雪嬌當時心里還是有點擔心害怕。但是在危難的時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毅然領頭先上。
陳雪嬌所在隊負責著國慶街道和朝陽街道十個社區幾十個全民核酸檢測點位上的核酸檢測垃圾收運工作。開始前,她認真學習醫療垃圾處置標準規范,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提醒隊友嚴格執行規范程序,不能遺漏,不留隱患。每天二次三臺電瓶車,一個點一個點收集,認真消毒、規范操作、安全入庫、完成交接并簽字。她們不怕臟、不怕累,只要能為抗疫出一點力,都感到很光榮!
在工作之余,陳雪嬌還積極參加“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活動,值守社區卡點,認認真真地查看居民身份信息、核驗行程碼、宣傳防疫知識,與社區工作人員攜手筑牢小區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王守宣:28年黨齡的“逆行者”。
王守宣,今年54歲,是田家庵區環衛處的一名垃圾運輸壓縮車駕駛員。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王守宣勇敢選擇了“逆行”,堅守環衛防疫關口的最前沿。
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管控小區以及集中隔離點的非醫廢垃圾需要由區環衛處進行收運。運輸車輛實行專人、專車、定路線上門收運,密閉直運至垃圾焚燒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閉環管理。進入涉疫的特殊區域收運垃圾,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車輛好安排,但駕駛員怎么定?正在單位領導犯難時,王守宣第一個站了出來,主動承擔起了這份工作。
每天凌晨5點就起床,洗漱用餐后,測量體溫,全身消毒,穿戴好防護用品便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工作。作為駕駛員,他的工作崗位原本只是在駕駛室內,可由于疫情,收運垃圾前后都需要對垃圾桶進行消毒。他集駕駛員、消毒員、推桶工于一身,每到一處垃圾收集點,他總是第一個下車,對垃圾桶進行噴淋消毒,消毒完畢再裝運垃圾,倒完垃圾的空桶還需要他仔仔細細、里里外外的再次進行消毒。每一項工作,每一步操作,他都絲毫不敢松懈。隨著轄區疫情發展變化,管控小區逐漸增多。4月5日開始,王守宣就吃住在單位的臨時宿舍,已經20多天沒有回家,他的工作量也從每天收運垃圾1-2噸增加到每天5噸。
疫情還在持續。王守宣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